曾宪波,一个从粤东边远贫困小山村走出来的普通农民工,一个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完成大学梦想的年轻小伙子,从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远离家乡的粤西地区工作,在广东鼎湖山泉有限公司一干就是十二年多,从普通维修员到现在任职生产部厂长,统管公司桶装水厂和瓶装水厂,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在机械化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浪潮中,一路坚持学习和进步,吃苦耐劳,钻研肯干,甘于奉献,处处为他人着想,事事发挥带头作用。他的努力和付出不仅得到了企业和员工的肯定和赞扬,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农民工”,2009年被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其所带领的生产班组被评为广东省“工人先锋号”……虽然他的岗位很平凡,可是他却用自己的知识、汗水和激情浇铸了不平凡的人生。

一、重视日常学习,提高技术能力
早在学生时代,曾宪波就因学习刻苦,工作踏实、表现突出,于2005年5月11日正式转正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校工作,参与学校和系学生会,并作为志愿者参加各类学校安排的志愿者工作,后任机电系团支部组织部部长。到了企业,更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在工作中,对新工艺,新技术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学不完的知识,不弄懂不罢休。2005年刚参加工作就作为技术人员加入到饮用水行业第一台自动化码垛项目的研发,虽然初期从什么都不懂,到熟练掌握编程软件,对机械爪进行优化改良,短短几个月,这台一百多万的设备已经让他摸得一清二楚,并开始承担培养新的技术人员的工作。在全国举行的创先争优活动中,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参加劳动竞赛与技术革新活动,在活动中比规范操作、比岗位技能,比操作效率,比奉献智慧,并在劳动竞赛中争当“技术创新行家里手”,在质量安全生产活动季中争当“质量安全管理标兵”,在公司技术革新热潮中争当“科研能手”,在活动中以优秀成绩,多次在省、市组织的检查中获得表扬和肯定。在结束了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坚持利用休息的时间关注国家对于食品企业的相关报道和政策倾向,了解食品行业的最新动向,将一些对工作有实际指导性的内容利用每天的班前、班后会的时间与员工宣贯,将之应用到现实工作中。
二、钻研业务,兢兢业业,与企业同发展
严于律己,以认真和细心的工作态度,以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以努力创新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努力超越自己,把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踏踏实实地将各项技能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具有相当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技术型管理人才。自身技能的提案高并未使他满足,他还积极参加行业的论坛、展览、培训、讲座等,并积极参加相关技术人员的评定,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在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基础管理培训课程时都能积极参与,并将所学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其担任瓶装水厂生产主管期间,带领整个团队提升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工作方法,使生产良好性和协调性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企业节能降耗,改进工艺流程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所在班组也因此获得了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的称号,这也是其带领的团队集体智慧的充分展现。

社会在进步,企业在发展,当生产线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从当初的人工提水到全自动化,领先行业的机械化码垛,从普通的油墨打码到先进的激光打码等等,都倾注他作为一个鼎湖山泉人的心血和努力。在企业发展日新月异的过程中,他意识到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的紧迫性,感受到技术改造创新与时代同步的震撼。生产一体化、机械化操作和技术现代化研发将是企业得以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他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宝贵时机。在大大小小的项目中,他都积极投身于每个项目的改造、安装和调试,并且敢于提出一些改变传统的技术,机器人码垛技术的课题得以顺利攻破,促使原有人工码垛的高强度作业方式转变为机器人自动化作业,解放体力劳动的同时,每条生产线因此而缩减了12人的编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饮料行业瓶装生产线无压力输送系统研究》项目在肇庆市2009年的技术创新评比中,排名第四位,最终定为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项目,同年,其负责连线生产试验项目《PET吹瓶设备的全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同样成为了肇庆市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项目,2010-2011年其参与设计,实施和监督使用的《瓶装饮用水自动套吊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再次成为肇庆市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项目,其他大大小小的项目更是多次获得公司年度“技术革新奖”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新征程,不一样的奉献
2013年初,因公司人事变动,他被调到一个从未涉足过的部门,供应部,负责整个公司的采购工作,从原来动动手指头下张单就解决问题的部门,到了一个接单后,询价,比价,谈价,比质量,下订单,验货,收货,对账,付款……,其中的经历也是令他走向了供应链管理的一种体验,以前是冲锋部队,做什么都走在最前面,是技改的主力军,是工艺提升的骨干,一下子变成了默默做事的二线部门,确实在心理上,能力上给他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花了三个多月的日夜加班,梳理工作后,这个新战场很快被其所熟识,也在岗位上找到了新的天地-练习如何和人谈判,怎样掌握原材料价格趋势,原材料加工工艺,新生产线的最新信息等等,无不使其乐在其中,个人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从2013年开始到2015年,每年的物料采购成本同比节省200多万,为企业实现了成本的下降。
四、回归生产,转型升级
2016年,平凡而又充实的一年,他再次回到了他熟悉的岗位-生产管理,担任桶装水厂厂长,接手之初,桶厂人员士气低落,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在了解情况后,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辞退了部分影响团队团结的人员,梳理现场问题,分工明确,将问题分类分时提出解决方案,半年过去了,桶厂成本实现达标,下半年效率提升更是明显,全年单桶成本实现14%的下降,全年变动生产成本下降200多万元。
前进的道路也许是一马平川,也许布满荆棘,始终怀着一颗进取的心,一颗永不放弃的心,那就会踏出一条七彩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