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概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办于1999年,2000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专业,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为确定为广东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2016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 2020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龙头专业。
本专业主要学习的课程包括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液压与气动传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PLC技术与应用、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集成与应用等。同时也完成相关实验实训以及课程设计,包括金工实习实训、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实训、职业技能考证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实训、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自动化生产线集成与应用实训等。
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省级教学团队(机电专业校企协同教学团队)1个,南粤优秀教师1名,省级技术能手2名;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职业教育)1项。
发展前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专业,是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引擎。随着“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战略的深入推进,智能装备、自动化生产线及工业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需求持续攀升,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该专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雄厚的产业基础,精准对接区域智能装备制造、高端设备运维等领域的人才缺口,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发展前景广阔。
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面向智能装备及成套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制造、维护和管理行业,采用“双境培养、双师领航、双证融通、双文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素质;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与改造、工艺设计、技术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能够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提供中高端服务、解决较复杂问题、进行较复杂操作,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能够从事智能装备及成套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排名
在“金平果”全国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上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前五。


就业情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从事智能装备及成套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近五年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8%,每年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大量一专多能的智能制造领域技能人才,就业公司有达意隆、海天味业、格兰达、玖龙纸业、广东鼎湖山泉、海尔、美的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办学26年以来,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了2500多名毕业生,涌现了很多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毕业生林宜龙创立格兰达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现成为立足香港、深圳和新加坡,面向世界的国际化电子装备企业集团。
毕业生曾宪波在广东鼎湖山泉有限公司从基层操作工做到公司生产总监,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工奖章。
毕业生卢永江在广东轻工机械二厂有限公司从技术员做起,现任公司机械研究所所长。
教科研成果
本专业教学团队教科研成果突出,教材获得国家规划教材(十三五、十四五)4部,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2项、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项,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省级教学能力比赛1项。近五年来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技术开发32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3项,横向项目29项),到账经费270万元、专利授权10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授权8项)。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获奖29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国际级银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1项,省级二等奖10项,省级三等奖4项,多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


2020年“一带一路”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二等奖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一等奖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一等奖
教学成果奖和教学能力比赛获奖


2017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2022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2020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 2021年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