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01 logo02
首页 > 学工要闻 > 正文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语”你同行,“智”绘乡村

发布时间:2025-08-08 14:4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的决策部署,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组建推普先锋队,于 2025年7月7日至11日前往阳西县高潮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入户调研:用脚步丈量需求,用倾听贴近民心

团队精心设计了涵盖普通话水平、日常使用场景、学习意愿的调研问卷,分组深入村民家中,围绕老年人、务工村民等重点人群展开走访。

“阿婆,您平时跟城里的孙子视频,能听懂他说的话吗?” 带着这样的关切,智造推普先锋队的调研工作从拉家常开始。起初,不少老人用阳西话摆摆手:“听不懂,也说不来哦。” 队员们便笑着用笔画着 “吃饭”“睡觉” 等简单词汇,慢慢打开了村民的话匣子。

100余份调研数据清晰显示:村里以老年人居民为主,日常交流多依赖阳西话,仅少数务工村民能进行简单普通话沟通。这场调研不仅摸清了 “语言家底”,更让团队找准了推普工作的发力点 ——从 “村民需要什么” 出发,而非 “我们要教什么”。


文化交流:用故事连接心灵,用互动打破隔阂

在村口荔枝树下、蹲在门前休息的大叔等场景下,队员们笑着围拢到老人身边,蹲下身轻轻鼓劲:“用普通话讲啥都行,咱慢慢说。”村民们起初有些拘谨,直到一位爷爷带着点腼腆说:“讲讲咱村的路吧 —— 以前下雨踩泥坑,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收割机直接开去田里,这变化想都不敢想啊!”在队员们不住点头的回应里,渐渐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地接了下去。

在村民讲述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认真倾听,对于发音不准确的地方,会用温和的方式及时纠正。同时,成员们也借着交流的机会,主动向村民请教当地方言的说法,学着用阳西话打招呼,说一些简单的农作物名称。这场双向的语言交换,不仅让普通话有了温度,更让队员们读懂了乡音里藏着的岁月故事。


课堂教学:用实用对接需求,用细节传递温度

课堂上,团队成员向村民细细道来:学好普通话,去镇上赶集交流更方便,看电视听广播能听得更明白,和外地来的游客聊天也更畅快。他们特意把知识点拆成一个个 “生活片段” 来讲 —— 从见面时的 “您好”、道谢时的 “麻烦了” 等礼貌用语,到田里的 “浇水”“施肥” 等农活词汇,教学内容紧扣日常,涵盖了礼貌表达、场景对话和农业术语,一步步帮村民打牢语言基础,让普通话真正成为融入生活、助力发展的实用工具。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智造推普先锋队用脚步丈量乡村,用语言连接心与心。从摸清需求的调研,到拉近距离的交流,再到实用为先的教学,每一步都踏在乡村的实际需求上。未来,团队将总结实践经验,继续探索 “普通话 + 产业” 的助力模式,让语言的种子在乡村扎根,结出助力振兴的果实。